当齐鲁大地的温润与青海高原的雄浑深情相拥,我,一名来自山东的援青教师,怀揣着教育梦想与满腔热忱,踏上了这片神秘而圣洁的土地。自此,一段被热情包裹、被民族情谊浸润的奇妙旅程徐徐展开。 [详细]
十年来,许生勇始终以“教育摆渡人”的身份,陪伴着这些跨越山海的青海孩子。 [详细]
作为派驻青海的援青医疗队员,近期我与我院口腔科同事一道,在海晏县开展了口腔医疗设备专项维护工作。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设备保养,而是响应国家援青战略、守护高原群众口腔健康的具体实践——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高原地区,每一台稳定运转的设备,都是支撑诊疗安全的 [详细]
“能把自己的专业所长,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边疆百姓带去健康与美丽,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珍贵的经历。” 初见张丽副主任医师,她眼神坚定,话语间满是对援疆事业的热忱。 [详细]
2024年初春,带着对边疆医疗事业的热忱,王赞强踏上了援疆之路。 [详细]
从渤海之滨的东营到帕米尔高原下的疏勒,18个月的时光,不仅让宋小争的医者初心在边疆扎根,更让疏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多项医疗技术从 “空白” 变为 “常态”。 [详细]
在祖国西北的广袤土地上,有一群白衣使者,他们跨越千万里,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无私大爱播撒在祖国边疆大地,用坚守与奉献书写着医者的使命担当。 [详细]
2024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医生葛军涛跨越万里山河,抵达疏勒县人民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征程。 [详细]
2024年3月,怀着对医疗援疆事业的赤诚之心,来自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的王全林医生,从渤海之滨的山东东营远赴天山脚下的新疆疏勒。 [详细]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王道分院院长刘学英作为第十四批柔性援疆医疗卫生人才,怀揣着对医者使命的坚守,在新疆疏勒县人民医院的岗位上,用一年半的时光书写了一段跨越万里的奉献篇章。 [详细]
刚察县地处海拔3300多米高原,氧气稀薄、气候严寒、医疗条件艰苦,宋子坤怀揣医者仁心与担当,开启为期1年的支援工作,用行动诠释医者使命。 [详细]
八月的疏勒骄阳似火,恰如东营市人民医院产科专家薄其芳心中涌动的热忱。这位有着38年临床经验的产科 “老兵”,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援疆帮扶工作,她用30个日夜的坚守,为边疆母婴健康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详细]
2024年8月,我踏上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寄宿制民族小学的土地,开启为期一年的援青支教生涯。 [详细]
2024年秋,一位来自齐鲁大地的教师——李传波,跨越黄河波涛,逆流而上,将教育的火种带到了这里。 [详细]
为助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他积极带领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并向祁连本土教师传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实现高考重点学科教学能力的“全覆盖”。 [详细]
从齐鲁大地到陇原山川,跨越千里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担当。 [详细]
张洪真声名鹊起,中医被维吾尔族群众接纳和喜爱。在当地,老人们拉呱谈起的是中医,亲切地称张洪真为神医“喜来乐”。 [详细]
夏日的积石中学,宛如一幅清新秀丽的画卷。清晨的校园里,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梁坤,望着已工作3个学期的校园,心中满是感慨。学生们平日里总亲切地唤他“坤哥”,此刻,这个称呼还在耳边回响。 [详细]
作为山东潍坊教育援疆团队领队,郭明兴背着塞满教学笔记的帆布包,和队员们跨越千山万水,踏上疏勒县八一中学的土地。 [详细]
在南疆英吉沙县的戈壁滩上,一棵坚韧的“胡杨”深深扎根——他是来自山东济宁的援疆教师齐刚。自2023年8月踏上这片热土,这位英吉沙县实验中学副校长用爱心、智慧和汗水,在教育援疆的战场上书写着动人篇章。 [详细]
在西藏日喀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援藏研究员张斌以“拓资源、引技术、筑平台、搭桥梁、建基地”为工作主线,将齐鲁大地的农业科技智慧融入高原沃土,用三年时光书写了援藏工作的实干篇章。 [详细]
在南疆英吉沙县的戈壁滩上,一棵坚韧的“胡杨”深深扎根——他是来自山东济宁的援疆教师齐刚。自2023年8月踏上这片热土,这位英吉沙县实验中学副校长用爱心、智慧和汗水,在教育援疆的战场上书写着动人篇章。 [详细]
自 2024 年3月踏上援疆之路以来,她始终牢记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 的援疆三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详细]
2024年秋,一位来自齐鲁大地的教师——李传波,跨越黄河波涛,逆流而上,将教育的火种带到了这里。 [详细]
2023年6月30日晚八点半,重庆秀山的夜色中,一个肩背行囊的身影驻足在秀山县妇幼保健院。行囊里,半箱医学典籍压得帆布包棱角分明——这是来自山东德州禹城市人民医院的中医骨干信丰杰。 [详细]
从黄河之滨到祁连山下,王书海老师带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海拔3100米的高原开启了教育援青的新征程。 [详细]
张凯,就读于枣庄学院体育学院,现任教于疏勒县第二小学,教授科目为六年级体育。 [详细]
在喀什第二中学的校园里,一群来自山东的援疆教师正以奉献为笔、学识为墨,在边疆教育的画卷上勾勒出温暖的底色。 [详细]
墙上100多面锦旗,患者们的声声挽留,是这位中医世家出身的青年医生援疆期间收到的最好礼物。 [详细]
在这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喜爱,更是对教育事业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详细]
张骞低头不语,手中的器械不敢松懈,清除淤血、保持术野清晰,寻找出血点、止血。 [详细]
作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的业务骨干,于海勇在接到鲁渝支医任务时,内心充满了责任感与期待。 [详细]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是山东援疆医生宋洪仙写在援疆日志扉页的一句话。 [详细]
选择援疆,王赞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坚定奔赴。 [详细]
在疏勒县八一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教室与教研室之间。来自潍坊的援疆教师孙伟,用山东教育者特有的执着与温情,在南疆书写别样的育人篇章。 [详细]
初抵青海,连绵的山脉如同大地挺起的脊梁,广袤的草原宛如一块无垠的绿毯,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勾勒出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详细]
作为山东省第十二批教育援青柔性人才团队的一员,陈艳艳老师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对青海高原地区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详细]
3月12日上午九点半,在海北州卫健委的精心统筹与组织下,身为援青超声专业技术人员的我,满怀热忱,从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出发,跟随义诊团队奔赴刚察县泉吉乡沙陀寺,积极参与“中藏医药文化及中医药浴八进活动”。 [详细]
春寒料峭,湖水冰冷刺骨,围观的人不敢下水救人。阿卜杜喀日木迅速脱掉外套跳入水中,奋力游向落水者。 [详细]
踏上援青之旅的第二天,手术室里一场剖宫产手术,成为我和这片土地羁绊的深刻开篇。 [详细]
在山东省立医院援青影像专家王道才抵达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二天,一位34岁的男性患者因左下腹痛前来就诊,这一症状看似普通,却隐藏着不寻常的病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