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头条轮播

“远嫁”巫山的脆梨

2025

/ 09/08
来源:

巫山发布

作者:

手机查看

  秋风吹过满山梨,金黄饱满挂枝低。

  9月4日,走进金坪乡袁都村现代果园,平整、干净的柏油路,笔直地延伸至村头,道路两旁的巫山脆梨树随风摇曳,饱满圆润的梨缀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梢,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甜蜜芬芳。

  村民翁万堂正顶着烈日,小心翼翼地将树枝上大个头的巫山脆梨摘下放进果篮。十来分钟后,他将刚刚摘下的梨挑回附近的自家堂屋。再经过简单分拣、装盒、贴标签,一盒待售的巫山脆梨就打包好了。

  眼下,巫山脆梨采摘正当季。种植户们正忙碌于田间地头,采摘着挂满枝头的脆梨,肩挑手提,一片繁忙景象。

  克服困难 巫山脆梨开花结果

  然而,在未种植巫山脆梨之前,金坪乡是另外一番景象。金坪乡山地面积大,丘陵平坝散布其间。地势特点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发展。

  时间回到2019年以前,金坪乡产业基础薄弱,全乡的主导产业只有1000余亩烤烟和部分中药材,以及农户自家养殖的少量生猪。

  “那会儿全乡发展过很多产业,有中药材、养殖、蔬菜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翁万堂回忆说,自己发展过200多亩辣椒产业,但也草草收场。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成为当时金坪乡首要解决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巫山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邀请专家团队对土壤、光照及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

  “当时县里面带着烟台的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金坪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品种为秋月梨的巫山脆梨。”翁万堂回忆说。

  在巫山脆梨的推行过程中,村民们的“惯性思维”是需要克服的第二关。

  “大家想的是,传统的农作物‘三大坨’可以满足生活所需。”袁都村党支部书记王承华介绍,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乡里和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同时,集中精力培养了一批愿意学习新技术的带头农户。

  金坪乡袁都村的翁万堂便是其中的一员。在他的精心管护下,种植的巫山脆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24年,总收入就达到了40多万元。

  “今年预计收入80万元,目前几万斤已被预订。”翁万堂望着满园硕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翁万堂的成功激励了周围的村民,他们开始规模化种植脆梨。

  于是,巫山脆梨正式在巫山金坪乡落户。当地通过采取“党支部引领+山东专家技术支撑+合作社统一管理+市场化销售+品牌化运营”模式,引导农民发展巫山脆梨产业。

  “目前袁都村巫山脆梨种植面积达850亩,其中挂果面积500多亩,今年产量能有200多万斤,产值超2000万元。”袁都村党支部书记王承华介绍。

  携手共护 巫山脆梨茁壮成长

  种得了也要管护到位。说起种梨,翁万堂忘不了烟台技术员高飞虎。

  “以前咱不懂,以为梨子结果越多越好。”翁万堂告诉记者,经过高飞虎的指导,才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疏果了梨子才会长得更好。

  在果园里,每个梨子都被套上不同颜色的袋子。“这样做可以让果子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品相和口感更好。”高飞虎解释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烟台专家们不仅带来巫山脆梨种苗,还“扎根”在巫山的田间地头,以最快速度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培养“土专家”,教会了村民如何更好地种植巫山脆梨。

  此外,金坪乡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开展产业管护和干部带动、示范带动的“两统两带”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片、乡干部包社、村干部包户”的管护责任制,培育出1支23人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和18支产业服务小分队,打造党员示范田21块,让当地老百姓在当地教技术、当专家,总结出更适合金坪实际的管护经验,实现了村村有能手,户户懂管护。

  多年来,在烟台巫山专家的指导及果农的用心管护下,凭借汁多脆甜、肉质细腻的优良表现,巫山脆梨赢得外地客商和游客们的纷纷称赞。

  如今,金坪乡已形成以秋月梨为主导的巫山脆梨优势产业,300多户种植户年均增收近2万元。“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销售巫山脆梨。线上,将与村播联盟一起直播销售,线下,结合采摘节,大力宣传,让更多市民前来体验采摘。”金坪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巫山,实现脆梨产业“从无到有”突破的不止袁都村。如今,双龙、建平、铜鼓等乡镇的梨园里,硕大圆润的梨子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截至目前,巫山脆梨已覆盖金坪、官渡、三溪、庙宇等11个乡镇,总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今年挂果面积3500亩,预计产量2000吨,综合产值可达5000万元。

  8月23日,巫山县举行2025年巫山脆梨采摘季启动仪式。

  稳步推进 巫山脆梨成“拳头产业”

  6年的精心栽培,6年的发展壮大,巫山脆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8月23日,以“巫山脆梨·梨润万家”为主题的2025年巫山脆梨采摘季启动仪式在金坪乡举行,来自金坪、三溪、官渡、庙宇等多个乡镇的种植户们带着自家脆梨在会上“摆摊”,给来往游客免费品尝。众多展位和品尝区前排起了长队,现场人头攒动。

  “巫山脆梨的成熟上市,实现了从8月到10月的持续供应,有效弥补夏季脆李与冬春柑橘之间的产销空档,助力巫山形成了“四季有果、四季飘香”的特色农业新格局。”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贤金说。

  此外,巫山延长链条迭代生产体系,坚持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配套预冷、气调储藏设施,延长销售期;探索推进梨膏、梨汁等深加工项目,提升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并持续举办巫山脆梨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将脆梨产业与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深度融合。

  放眼市场,巫山依托“水路空铁”综合交通枢纽,分区分片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分拣中心,搭建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推动巫山脆李、巫山脆梨等特色产品走出巫山、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李贤金表示,接下来,巫山将在适宜种植区稳步推进扩产增效,持续强化巫山脆梨“三品一标”建设,深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和全链条发展,着力将巫山脆梨培育成为继巫山脆李、巫山恋橙之后的又一“拳头产业”,打造成为彰显库区特色、展现巫山优势、惠及万千农户的绿色生态富民产业。

  这枚枚从巫山云海孕育的脆梨,清甜中带着山岚气息,既是鲁渝协作结出的帮扶硕果,更是巫峡儿女以科技为犁、汗水为露的智慧结晶,最终成为大山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邹仕晓薇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