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城口发布
手机查看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口借力鲁渝协作机制,立足本地生态、文化、产业资源,让协作红利精准滴灌乡村大地,在助残扶弱、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共富等领域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
鲁渝协作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城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非遗赋能 共筑助残新希望
今年6月12日至7月11日,城口100余件非遗作品亮相北京故宫文创融合馆。
这是重庆市残联主办的“无声的绚烂:非遗技艺与生命力量的对话”特展。展出的作品,均出自城口县“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的学员之手,其中28位是患有孤独症、听力障碍等的特殊学生。
“城口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残疾人群体始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又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城口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初,依托鲁渝协作机制,城口县启动了“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并于当年6月建立了一个融合非遗传承与残疾人就业的基地——“忘我”大漆艺术空间。
这一平台不仅集残疾人培训、就业、托养、职业康复于一体,更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的精准注入、技术资源的深度引进以及市场渠道的广泛拓展,构建起残疾人“技能提升—稳定就业”的闭环服务体系。
据了解,该项目累计整合鲁渝协作资金30万元,带动40余名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就业。“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的建成,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更成为鲁渝协作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福建师大美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的专家老师们每年都会赴城口,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漆艺技能培训,现已累计培训残疾人约100人次,同步开发16个稳定就业岗位。
“通过不断地培训,他们不仅学会了漆艺的先进技法,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件件独具匠心的漆艺作品。”“忘我”大漆艺术空间负责人袁秋说。
东部市场的广阔空间与慈善资源,为城口漆器打开了销路。“忘我”漆器不仅入驻学习强国商城、农行兴农商城,还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触达年轻消费群体,更借助正佳慈善基金会的“预付+订单”模式稳定了供应链。
“通过鲁渝协作赋能,三年来,‘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万元,发放工资50余万元,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倍增效应。”城口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旅游引领 绘就乡村新图景
“这里山清水秀,是避暑休闲的不二选择。”夏季来临,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北屏镇月峰村打锣岩景区成了县内外游客追捧的“香饽饽”。
距离城口县城20余公里的月峰村,曾因产业薄弱而发展缓慢。如今,依托鲁渝协作资金打造的打锣岩景区,让这个群山环绕的村庄蜕变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通过“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群众参与”的模式,实现了“景区兴、集体富、群众乐”的共富图景。
时间回到2018年,300万元的鲁渝协作资金拉开了打锣岩景区的“变形之旅”。2019年项目建设完成,管理服务用房、卫生公厕、小木屋、仿古廊桥、活动舞台及广场“长”出来了,配套的景点道路、排污、供电、供水、照明、绿化、导览标识标牌等设施也完善了。
“一期项目建成后,就交由月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经营管理,随后跟进了二期项目建设。”北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景区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营,直接带动当地36户群众就近就业,间接带动周边20余户大巴山森林人家增收,且增收稳定趋势明显,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净增收近30万元,973名股民人均分红达210元(其中脱贫户82户289人)。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景点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月峰、太平实现旅游收入40余万元。
“一年到头生意都不错,特别是夏天,从万源、万州、开州过来的客人特别多,一天要接待个20桌左右,一年收入有100多万。”在打锣岩休闲山庄内,老板娘余井琼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打锣岩景区的建成,不仅打开了北屏乡村旅游新局面,更成为城口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药文旅融合 激发产业新活力
当传统中药材种植遇上文旅创新,会碰撞出怎样的振兴火花?庙坝镇的“金多祥巴山药谷”给出了答案。依托鲁渝协作410万元专项资金,这个昔日的“小土坡”通过“药文化+旅游+农业”的深度融合,成为药文旅协同发展的示范地,让大山里的“草药香”飘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资金的精准投放,为项目搭建了“四梁八柱”。
“2023年第一批资金到账后,我们先啃下了基础设施这块‘硬骨头’,2024年又追加资金完善配套,两年建成16个休闲节点,增加了‘颜值’,更有了‘吸引力’。”庙坝镇宣传委员覃琴说。
更关键的是,资金使用始终与“就业增收”绑定——项目建设阶段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务工,两年累计带动74人就业,其中55名本地村民,协作资金“带着岗位”落地,实现了“建设即惠民”。
文化的深度赋能,让中药材产业“破圈升级”。项目深挖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城口的历史足迹,将300余种中药材从“种植园”搬进“体验馆”,设置12处沉浸式休息区,让游客在休憩中认识草药、了解药理;开发“药圣文化研学线”,串联种植基地、文化遗迹与体验馆,形成“观光—体验—教育”的全链条场景。
“这种‘文化+产业’的模式,让中药材从‘按斤卖’变为‘按体验卖’,大幅提升了附加值,也让中医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金多祥巴山药谷负责人李成松说。
利益联结的机制创新,让协作红利“直达末梢”。项目构建起“务工收入+集体分红+产品溢价”的三重增收模式:运营阶段优先聘用本地村民,2023-2024年本地村民务工收入占比达78%;项目收益反哺集体,两年为村集体经济分红16.8万元;周边农户的蜂蜜、腊肉等农副产品通过景区渠道销售,实现“家门口溢价”。昔日“靠天吃饭”的农民,如今成了景区管理员、研学讲解员,在自家土地上实现了稳定增收。
“以前都是在家里务农,金多祥巴山药谷整好后就在这里务工,一年能够挣上两三万块钱,还是特别满意。”村民王彦香笑着对记者说。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融合”,从“资源沉睡”到“产业兴旺”,金多祥巴山药谷的蜕变,是鲁渝协作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让城口的中药材产业焕发新生,更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实现“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群众增收”的可持续路径。
如今的城口,群山间的协作故事仍在续写。随着鲁渝协作的持续深化,更多特色产业将崛起,更多群众将共享发展成果。这不仅是城口的振兴之路,更是东西部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缩影——通过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欠发达地区的“潜力”必将转化为“实力”,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在更多地方铺展延伸。
责任编辑:邹仕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