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头条轮播

陇南市西和县第一中学王世柱:做好教育加减法,激发“县中”新活力

2025

/ 07/03
来源:

鲁甘山海情

作者:

手机查看

  自2022年启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山东选派了16名校长和先后两批共86名教师,远赴陇南市、定西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16所受援学校开展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为当地教育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革。近日,鲁甘教育协作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通过全媒体宣传平台,讲述山东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故事,传播“组团式”帮扶“好声音”。

  2022年,青岛第十七中学副校长王世柱跨越1600多公里奔赴西和县第一中学。作为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推行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成员,他面对的是一所陷入发展瓶颈的县域中学:教育理念陈旧、课堂模式固化、生源流失严重。

  三年深耕,数据见证巨变,王世柱向全校师生交出一份硬核成绩单:2022年西和一中的高考本科率76%,在他带领的帮扶团队推动下,2023年西和一中本科率达到了84%,2024年本科率再创新高,达到了88%。“这一数据背后受益的首先是学生,每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这个非常重要。”王世柱说道。

  减层级、减会议、减时间,做“减”法让工作更聚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传统的学校管理机制弊端日益显现,如形式主义、缺乏人情味、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迟缓等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王世柱决定实行责任主体明确、工作高效的年级管理制,成立“年级管理团队”,推行扁平化管理。同时西和一中明确团队权力,赋予年级团队充分的教育教学自主权,包括教师聘任奖惩、课程设置、学生活动开展等,“让离学生最近最了解学生的人指挥教育教学”。因为有了自主权,因为聚焦教育教学,干部和教师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凝聚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激发了工作创造力,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

  “文山会海”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成效。针对“每周一会,会会雷同,效率低下”的问题,学校大幅减少全体教工会的次数,让老师有时间研究教育教学,有时间与学生交流。调整后办公室里老师交流研讨、校园里师生驻足交谈的场景多了,教学成绩悄然提高。

  针对教学工作中“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王世柱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的课堂授课原则。要求老师上课少讲、精讲,给学生留出思考、练习的时间,鼓励教师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动力和创造力,从“教”走向“学”。

  “我们强调老师课堂上做到三个教会,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总结反思,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三个鼓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互帮互学,鼓励学生学思结合。通过教师的有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学生自己的事。”王世柱说道。

  加环节、加“专”课、加交流,做“加”法让重点更突出

  来到西和一中,王世柱通过调研发现,老师们最重视的环节是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对课前集备、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环节重视不够。即使是40分钟课堂,学生大多只需被动的听、记即可,课堂气氛沉闷,效率较低。为此,王世柱明确提出“三抓”——抓集备、抓课堂、抓作业。把课前集备和作业设计与批阅反馈提到与课堂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三个环节抓住了,‘教-学-评一致性’基本就做到了,教学的核心也就抓住了。”王世柱介绍。

  此外,王世柱要求老师们在各个环节“看见学生”,眼里有学生,把学生始终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既看见学生的优点,也看到学生的缺点,看到学生的情绪变化,透过情绪变化看到学生内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备课和组织教学,以学生学会和提升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以教完知识为目的。

  西和一中发挥帮扶团队的作用,每一位帮扶老师每学期开设至少两节示范课,引领老师们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究新老高考的不同,研究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研究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此基础上,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本着“发现典型,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的原则,让部分教师先动起来,产生头雁效应,带动其他老师跟进。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开设剪纸、书法、绘画、创客、篮球、排球等45个社团,举行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学科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兄弟学校联合开设“科技空中课堂”,给学生搭建起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成就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动起来、校园活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本着“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答疑解惑的目标,王世柱着眼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分批到青岛、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研修学习,进课堂听课、与名师交流、听专家分享。高质量的学习、交流,不仅丰富了老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更促使老师主动反思、积极求变。

  为了改变师生关系紧张的状态,学校设立“校园无障碍交流日”“教师坐诊日”,从一开始的鼓励到后来的自觉,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顺畅、自然,师生在交流中增进了相互了解,消除了关系障碍,教和学的问题迎刃而解。开展学生评教,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反思自己的言行。

  通过教育理念的改变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在帮扶团队用心用情的工作下,西和一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心中有爱,学生眼里有光,学校已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3月被授予甘肃“省级文明校园”,2024年1月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24年4月被授予“甘肃省卫生单位”,2023年、2024年连续获得“陇南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100多人次被评为省市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西和一中高考特控线达线率从2022年的26.94%提高到2024年的38.36%,本科达线率从2022年的76.47%提高到2024年的88.49%,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建校以来的突破。

  找到兴趣和自信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优异成绩,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科普创新大赛皆取得优异成绩;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两人甘肃省一等奖;2024年21届叶圣陶杯9名同学省一等奖,1人全国二等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1人省特等奖;2025年第十八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15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42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

  “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教学方法应该随着时代发展和学情变化而变化,而决定教师教学方法变化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所以我更看重的是教师是否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希望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王世柱说道。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