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典型人物

山东柔性医疗援疆人才王赞强工作事迹

2025

/ 10/12
来源:

疏勒县人民医院

作者:

手机查看

  2024年初春,带着对边疆医疗事业的热忱,王赞强踏上了援疆之路。从第一份影像报告的细致审核,到首次参与多学科会诊的建言献策,再到为急诊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他以专业打破地域医疗壁垒,用责任与担当驱散边疆群众的就医难题,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以影像为桥、守护健康的温暖征程。

  打破 “漫长等待”,双技师轮值换来 “当日清零”

  同年初冬的一个傍晚,王赞强途经MRI候诊室看到角落里蜷缩着一位老人。老人面色疲惫,家属在一旁焦急地念叨:"从下午等到现在,做个检查比看病还熬人!"那一刻,王赞强的心里沉甸甸的,“必须尽快提升检查效率,不能再让患者遭这份罪!” 他暗下决心,便开始着手梳理科室流程,很快发现核心问题——MRI设备存在大量“停机空耗”时间。“过去设备到点就停,技师轮班节奏也没跟上,导致大量检查积压。” 针对这一问题,王赞强提出了 “双技师轮换值班” 制度,确保MRI设备从早到晚 “不停机”,最大限度利用设备资源。可制度刚一提出,就遭到了科室不少人的质疑:“机器连轴转,人也得跟着连轴转,我们迟早会被累垮的!”面对同事们的顾虑,王赞强没有退缩,而是同步推出 “精准排班表” 与 “绩效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划分值班时段,保障每位技师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将工作效率与绩效挂钩,让多劳者多得。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更细致的流程把控。王赞强还将整个就诊环节拆解为 “预约-检查-报告” 三步,每一步都嵌入质量控制点;每周还会牵头召开 “复盘会”,把当周遇到的问题全摊在桌面上,直到讨论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优化流程不只是为了‘快’,更是为了让每个患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王赞强常跟团队强调。短短三个月,科室工作效率变化肉眼可见: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从8小时大幅压缩至2小时内,当天预约的检查彻底实现“当日清零”。织密 “温暖网络”,绿色通道与环境改造的 “双向奔赴”

  如果说流程优化是 “解患者之急”,那绿色通道与候诊环境的改造,便是王赞强为患者织的“暖心网”。2024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大雨倾盆,急诊科紧急转来一位孕妇——胎儿情况危急,急需通过MRI检查评估。“按常规排队至少得等1小时,孕妇和胎儿都耗不起。” 王赞强当机立断,启动刚开通的 “核磁绿色通道”,20分钟后,检查顺利完成。家属紧紧握着王赞强的手,眼眶泛红:“你们不只是操作机器的人,更是懂我们难处的有心人。”更让他难忘的是一位急诊脑梗患者家属的留言:“我爸突发脑梗时,你们的绿色通道10分钟就安排了核磁,报告出得快,医生才能及时手术——是你们救了他的命!”如今,影像科成了急诊科的 “黄金搭档”,患者满意度大幅飙升,临床医生提起他们,总会说:“现在影像结果出得又快又准,我们抢救时心里更有底了。”

  此前,MRI和CT候诊区配备的塑料椅硬邦邦的没有扶手,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能扶着墙站着等;封闭的窗口隔开了工作人员与患者,咨询时只能隔着玻璃大声喊话。王赞强在患者调研中发现,“环境差” 是仅次于 “等待久” 的第二大痛点。他立刻牵头成立 “改造小分队”,利用周末时间重新布置空间:把塑料椅全部换成带扶手和软垫的排椅,方便老人起身;将封闭窗口改为开放式无障碍工作台;甚至在角落摆放了饮水机和充电插座,并贴上温馨提示语。改造效果立竿见影:候诊区投诉率下降 70%,患者评价里,“舒适”“贴心” 成了高频词。深耕 “质量内核”:从报告审核到技术破冰的 “精益求精”

  在王赞强看来,流程优化与环境改善是“面子”,真正的“里子”是影像质量与技术能力。2025年初,他牵头制定了“影像质量指控制度”:每月随机抽查图像质量及报告质量,从清晰度到准确性逐一评估,不合格的必须重新审核。记得第一次抽查时,一份CT报告就暴露出问题——图像中有个模糊点,接诊医师既没标注,也未在报告中提及。“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质量意识不到位。” 王赞强立刻组织团队开会,把这份报告当作 “反面教材”,逐帧分析问题根源。“影像报告是临床医生的‘眼睛’,我们漏一点,就可能影响诊断,甚至耽误患者治疗。”从那以后,团队的质量意识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9月,王赞强亲自审核的CT报告达16325例、DR报告12155例,总计28480例,实现 “零重大质量差错”。

  援疆期间,王赞强还带领团队推出三项新技术:脊柱侧弯Cobb角测量、AI智能诊断辅助系统、门静脉CT增强检查。其中,门静脉CT增强检查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精准诊断之门。“以前诊断门静脉血栓,只能靠经验推测,现在有了这项技术,血栓的位置、大小看得一清二楚。” 一位临床医生评价道,“影像科的技术突破,让我们的治疗方案更精准、更有底气。”

  为补上 “知识盲区”,他还坚持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带领团队集体讨论特殊病例,有一次,科室遇到一例图像特征不典型的罕见骨瘤病例,大家争论到深夜——查文献、找案例、对比数据,最终明确诊断方向,为临床手术提供了关键依据。他还积极参与师带徒工作,结对三位徒弟,不仅教读片技巧、报告撰写,更传医德、讲经验。年轻医师小盛刚来时,连基础的 CT 图像都读不明白,他便为小盛量身定制 “个性化培养计划”,从跟随查看简单病例逐步过渡到接触复杂案例,每周还单独复盘学习进度,如今小盛已能独立完成疑难病例报告,成长为团队的 “顶梁柱”。“带徒就像栽树,得有耐心。看着他们成长,比自己获得荣誉还开心。” 王赞强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援疆践初心:用影像技术架起 “健康桥梁”

  一年半的援疆之旅,是王赞强从 “科室管理者” 到 “健康守护者” 的又一次蜕变。在新疆期间,他不仅要完成日常影像诊断工作,还主动参与院内多学科会诊(MDT)。在52次会诊中,他多次凭借精准的影像判断,逆转高风险误诊。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公益服务,多次参与下基层义诊活动,通过现场诊疗、健康科普宣讲,为群众解答医疗困惑、普及健康知识。既送去了便捷的医疗服务,也拉近了医患距离。

  “援疆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用自己的技术帮当地患者解决难题,帮当地医生提升能力。” 王赞强始终这样认为。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疏勒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实现 “零重大医疗事故”,影像报告临床采纳率高达 99.2%,还先后荣获2024年度先进科室、2024年度医共体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度标准化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先进集体、2025年度学科建设先进集体、2025年度医疗质量先进科室等多项荣誉;他们开展的 “脊柱侧弯影像学测量”“肝门静脉CTV扫描技术”,还分别拿下院内新技术优秀奖、三等奖。

  回望这一年半,影像科赢得了患者与临床的赞誉,从优化流程到温暖服务,从质量管控到技术创新,王赞强带领团队用行动证明:影像科不只是 “拍片子、出报告” 的地方,更是用技术守护生命、用温度传递关怀的战场。

责任编辑:邹仕晓薇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