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典型人物

山东柔性医疗援疆人才宋燕磊工作事迹

2025

/ 09/30
来源:

东营援疆

作者:

手机查看

  在祖国西北的广袤土地上,有一群白衣使者,他们跨越千万里,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无私大爱播撒在祖国边疆大地,用坚守与奉献书写着医者的使命担当。当援疆号角吹响,东营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宋燕磊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抵达疏勒县人民医院后,宋燕磊迅速克服时差、气候、饮食等不适,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深入调研后他发现,受地域与历史因素影响,当地关节疾病患者众多,但诊疗技术相对滞后,不少复杂病症的治疗能力亟待提升。眼前的现实,让他更加坚定了援疆的目标:不仅要治好眼前的病人,更要为这里打造一支 “带不走的” 关节外科医疗队。

  援疆期间,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主导开展的多项高难度手术,一次次填补了当地医疗领域的空白:成功完成喀什地区首例青少年髌骨脱位股四头肌转位术,让年轻患者摆脱病痛困扰;开展院内首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翻修术、关节镜下跟骨骨刺去除术,为复杂关节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他主刀的反肩置换术、固定单髁置换术,还分别荣获院内新技术二等奖、三等奖,成为科室技术突破的标杆。

  尤其针对高龄、高风险患者的关节置换手术,宋燕磊更是倾注心血。他凭借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大幅提升了手术安全性与治疗效果。一位维吾尔族大妈,因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长期疼痛,多年来几乎无法正常行走,生活陷入困境。宋燕磊接诊后,反复研究病情,为她量身定制手术方案,最终成功实施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当大妈术后重新站起来,一步步稳稳地走在病房走廊时,她激动地拉住宋燕磊的手,眼眶泛红:“感谢党,感谢宋医生!是你给了我新的腿,新的生活!”在他的推动下,医院关节外科的手术量、技术水平与疑难病例诊治能力显著提升,吸引周边地区大量患者前来就医,极大便利了当地群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宋燕磊深知培养本地人才才是长远之计。他与科室2名年轻医生结成 “师徒对子”,从基础理论讲解到手术实操,从病历书写到科研思路,手把手教学、一点一滴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你们成长起来了,才能长久地服务更多家乡百姓。” 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也成了激励年轻医生进步的动力。

  除了 “一对一” 带教,宋燕磊还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教学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积极联系后方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与学术交流,将前沿关节外科理念与技术引入边疆,激发本地医务人员学习热情;他还协助科室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发展重点,助力关节外科打造地区优势特色专科。“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带本地徒弟主刀完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时,徒弟眼中闪烁的兴奋与自信;也忘不了我们围绕疑难病例讨论至深夜,终于找到最佳治疗方案时,大家击掌相庆的场景。” 宋燕磊说,真正的援疆,不是 “照亮一时”,而是 “点燃一盏灯”;不是 “输血”,而是 “造血”—— 培育 “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医疗技术的种子在边疆自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临床与教学之余,宋燕磊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基层乡镇的义诊现场。无论是偏远的村庄,还是社区的广场,他都耐心为行动不便的各族群众筛查诊断、开具药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关节健康知识,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工作中,他极度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即便语言不通,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次仔细的查体、一张手绘的病情示意图,都成了他与群众之间传递关爱与信任的桥梁。许多康复后的患者,都成了他的朋友。

  光阴荏苒,援期将满。回望在天山脚下的这段岁月,宋燕磊用仁心仁术在边疆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今,“山东省优秀援疆医生” 的荣誉称号,便是对他援疆工作最生动、最有力的肯定。而他播下的医疗种子,正在疏勒县的土地上悄然生长,继续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与幸福。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