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典型人物

山东援兵团教师钟宪涛:融入兵团与当地教师共成长

2024

/ 01/25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在以援疆教师身份留在十二师中学的短暂日子里,钟宪涛深切体会到,教育援疆援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当地教师。

  兵团第十二师中学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是山东教育援兵团对口支援学校之一。2021年9月,作为齐鲁名师的钟宪涛被山东省教科院选派到了这里,开始他为期一年的教育援疆之路。

  钟宪涛怎么也没想到,本以为顺遂的援疆生活在第二个月就碰上一颗软钉子。说起来,这还缘于一场“万人共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的“教案”纷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021年5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兵团组织“万人共上一节思政课”活动,十二师各个学校开始试课选拔,接着是全师的比赛,第一名选手参加“万人同上一堂思政课”的现场直播课。经过选拔,十二师高中语文教师李伟(化名)拔得头筹。

  为全面展示十二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钟宪涛和其他几位援疆教师,组成“智囊团”参与李伟的观摩课准备工作。李伟最终选择了《夏明翰的三封家书》作为讲课内容,然而在试讲的过程中,钟宪涛发现,这位当地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自己之前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钟宪涛认为是两地教学理念的问题:“李伟倾向于以前传统的讲课思路,按照整体感知,结构分析,提炼中心,把握情感等流程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过于封闭,课堂开放度不够,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师本的痕迹浓厚。”而要“万人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中讲的出彩,不仅要体现课程思政意识,更要体现十二师教育教学的风貌,展示课堂变革,体现示范引领意义。

  为了便于李伟接受自己的思想,钟老师并未直接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他找了十张图片,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学任务: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班级需要完成黑板报设计,需要学生从1921年到1949年的十张大事件照片中,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五张,作为板报的主要内容。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每组选五张。在按照时间选择照片排列的过程中,还要说明选择照片的理由以及对这些事件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在互相评价碰撞的过程中,对于党史事件、背景、意义的印象不断强化,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完成目标。

  当他把自己的思路分享给李伟,希望他能采纳时,李伟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他有他的观点,我们也有我们的观点,但我们不会直接反驳他的思路。第二次教学设计讨论的时候,李伟出示的还是之前的内容。我就明白过来了,他是不接受我们这套东西的。”这并不是针对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当地教师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短时间内对外来教师的本能排斥。“后来我就了解他为什么排斥,虽然我认为内地的教学理念更先进更灵活,但当地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生物入侵者’,当地教师对我们援疆教师其实是不认可的。”以己度人,钟宪涛理解李伟的做法,但仍然不认同李伟的教学设计。当务之急,要想说服李伟,就要拿出自己过硬的教学实力,让他信服。

  第二次研讨会开完,和钟宪涛料想的一样,教案直接被主办方打回来重新修改,理由是教案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理念。教案多次得不到认同,李伟开始有些慌了,他尝试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实他改着改着发现,越改就越像我当初例举的那个教案,他开始琢磨过来,以生为本,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才会真实的发生,他慢慢开始接受我们的理念。”钟宪涛说。

  李伟最终还是同意了钟宪涛的教学理念,并顺利通过十二师赛课主办方的考核。“万人共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直播结束之后,在线观看人数突破4万人次。在众多网课中,播放量可谓出类拔萃。而给钟宪涛印象最深的是李伟走出教室后,突然揽过他,两个人紧紧地拥抱了一下。钟宪涛知道,那是李伟对他能力的认可和感谢。钟宪涛说,那一刻他的眼眶里热热的,心热热的,获得认可的成就感无法用语言来评说,心里就两个字,值了,哪怕前期经历过误解和曲折,都值了。

  也许这就是教育援疆的意义,后来的钟宪涛很感谢刚开始就在这儿就碰到的钉子,也正因为这颗钉子,才让他开始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援疆教师。

  “归根结底,我们支援的其实是教师”

  在老家青岛,钟宪涛是齐鲁名师,是青岛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更是青岛拔尖人才。用同一批援疆数学教师苏红的话来说,“钟老师是一位典型的研究型教师。”而此时,这位青岛名师发现自己在十二师的教研任务开展的颇不顺利。他觉得好像一团乱麻在眼前,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去入手的线头。作为青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丰富的教研工作经验让钟宪涛明白,教学研究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循序渐进,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是钟老师深入课堂,厚厚的听课笔记陪伴了钟老师走过十二师每一所学校。只有深入课堂,了解学情、教情,才会有适合十二师本土教育的教科研规划蓝图。

  然而时间不等人,钟宪涛只有一年的援疆期限,能不能在剩下的几个月里系统开展教研工作,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能够被当地教师认可、接受、实践,让自己的教研理念顺利推广,钟宪涛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钟宪涛的忐忑,兵团第十二师教育局副局长扈航看在眼里。和钟宪涛一年援期不同,作为山东援兵团教师领队,扈航在2020年初就带队进疆,在十二师教育局担任副局长职务,对于全体山东援兵团教师来说,扈航是山东援兵团教师的班长、领路人。两年多来,扈航负责对接了一批批从山东来的援兵团教师、支教教师、齐鲁名师。钟宪涛、苏红和另外一位教师赵磊都是扈航直接对接山东教科院“挖”过来的重点教研人才。扈航的支持给了钟宪涛莫大的勇气。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俱备,不如尽力将想要做的事做出成效。

  自那次“万人共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结束后,钟宪涛开始着手准备开展教研工作。在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教育生态后,钟宪涛发现当地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结构不优,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居多。这部分教师面临着能否站稳讲台,能否得到学校、家长认可的职业生存压力。于是,钟老师因“材”施教,首先解决十二师教师“吃饱”问题。他带领十二师语文教师团队,聚焦阅读教学这一难点问题,在师域开展现代文专题阅读教研工作。然而经过上次碰到的“钉子”,钟宪涛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要说已经完全获得了当地教师的认可,他自己都不能打包票。如果自己把自己整理出来的教研资料强推出去,有几个老师真正会按照上面的思路理念来授课呢?

  钟宪涛想,与其自己整理完再教给当地老师,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大家一起来参与进行。没过几天,钟宪涛邀请了十二师十一所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过来开会。开会的时候,他向大家提议,我们一起将语文考试中最难拿分的现代文阅读所有考点梳理一下。面对难得的切磋机会,大家都欣然同意。

  钟宪涛和十二师各学校教研组进行学科讨论

  将各组教师梳理的考点汇总合并之后,形成了现代文阅读的十二个考点,钟宪涛提议每一位老师选择一个考点,带回去和同校教师一起梳理,针对这一考点进行专项突破,设计阅读专题教学课。为了让老师们都能跟着节奏走,钟宪涛动了很多心思,“我也没有给老师们说专题课的课型如何设计,怕给他们太大压力,就让每个老师领回去一个‘任务’,我们先把现代文阅读这个考点趁热打铁给理顺了、琢磨透了,然后才能设计出高效专题学习课。”

  两周过去了,大家将自己分到的考点纷纷提交上来,钟宪涛又把大家召集起来,将现代文阅读的十二个考点整理汇总,师域内共享。“这就是现代文阅读题型的规律,它是大家集思广益的成果,这是我们语文学科教科研结出的第一颗果实。”就这样,用同样的“套路”,钟宪涛带领着各所中学的语文组教师,先后研制开发出考点微课、PPT、课堂教学设计、导学案,将一个个枯燥的规律方法变成了系统的活生生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在集体研讨展示中,教师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更能享受到教研的成就感,进而使更广大的学生受益。

  三个月过去了,一本名为《语文那点事》的专门针对十二师阅读教学专项突破用书发到师里每个语文老师的手中。“我这可不是硬推广,这是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心血,他们自己写出来的自己用,而我做的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给大家搭好框架。”

  在书的卷首语里,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子女学校的语文老师黎莉写道:“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课案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一次又一次抛出美丽的石子,我深信这本书是良师益友,它以课案研究的方式出现,希望能促进十二师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在以援疆教师身份留在十二师中学的短暂日子里,钟宪涛深切体会到,教育援疆援的不只是学生,更重要的是老师。教育援疆的核心一定要指向本土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真正激活他们的“造血”功能,才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他将教育援疆形容成“大禹治水”,面对困境,他们都有同样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堵”不如“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予当地教师充分尊重的同时,和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一起成长。

  “我再为绘制鲁兵教育蓝图出一把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由山东援兵团教师总领队扈航提出的教育援疆总路线——要改变以往以援疆教师为主的个性化教研方式,绘制以十二师本土教研规划为路线图,以一批一批援疆教师为建设执行者的教研生态蓝图。

  具体要怎么做?在十二师中学会议室的桌子前,钟宪涛将手里的四本书按照一条线依次摆整齐,“拿语文学科来举例,就将学科课程研究框架一点点搭建出来,把学科中所有需要解决的‘点’罗列出来,形成一个可延续可传承的学科教科研总体路线,在这条路线范围内,每来一批援疆教师,我们就解决其中一个‘点’,对于十二师学科教研来说,不会因援疆教师的援期更迭而中断。只要牢牢抓住十二师本土教科研生长主线,就抓住了促进十二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牛鼻子。”

  刚刚编写完毕的《语文那点事》《数学那点事》是绘制蓝图的第一步,而《红色经典课堂》这本书是蓝图里的第二步。

  《语文那点事》编完的时候,离钟宪涛的援期结束还有一段距离。他又开始担心,自己走了之后十二师语文学科只在这一本教研书范围里打转,教学水平恐怕得不到长久的提升。按照他的想法,十二师语文组既要满足了“温饱问题”——要“吃饱”,也要变得“有营养、有情调”——也要“吃好”。按照扈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部署,钟宪涛也在与十二师教育同行制定十二师各学科的三年发展规划。

  从小题型到大题型,从简单到详细,从专题阅读---红色经典阅读——古诗词教学——小说教学——文言文教学……一张详细的十二师语文三年系统主题教研规划出现在眼前。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各路名师们的授课艺术。在山东,钟宪涛不仅是齐鲁名师,更担任着青岛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他手中握着的资源,也代表了山东语文学科最顶尖的教学水准。在准备制作《红色经典阅读》这本书时,钟宪涛首先想到了孙贞锴。

  孙贞锴,山东省特级教师,是烟台名师、齐鲁名师。同样是山东语文学科的顶尖教研人才的两人,早年间因为学科研究成为了朋友。孙贞锴近几年发现全国各地中小学语文教材开始鲜少出现红色经典作品,中学语文教材原有的一些红色经典课文逐渐变少,而且不再受到重视,他一直想寻找机会,对中学语文教材内的红色经典课文进行课程创新。

  钟宪涛联系上孙贞锴,想要和他一起,整理出一本初中语文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研究案例集。用山东最优质的师资力量把“老课翻新讲”,给十二师当地教师“打个样儿”,同时也带动十二师本土教师在红色经典教学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泰山天山根连根,鲁兵人民心连心”。此时此刻,山东“组团式”教育援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山东各方面的协调下,山东十六地市的语文学科名师纷纷出动,泰安名师张传青、青岛名师法洪雪、淄博名师张鹏、枣庄名师商宗伟、滨州名师曹静、济宁名师吴庆林……加上钟宪涛和孙贞锴在内,一共19位齐鲁名师加入到案例集的整理创作中来。

  一位齐鲁名师带领一位十二师语文教师进行一篇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创新设计。每篇课文不仅有课堂实录,还有来自山东和十二师当地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评议。在钟宪涛“一曲永不消逝的英雄赞歌”——《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堂实录的评课里,十二师五一农场学校教师丁莉这样写道:“钟老师擅长以‘任务’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中,钟老师要求学生们设计这些最可爱人们的雕像和拟写他们的颁奖词,将过去和当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如同‘穿越’一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这种方式给我非常大的启发。”

  钟宪涛觉得,山东教育援兵团的目的就在于此,将教育援疆的力量精准发力在12师的每一位教师身上。让十二师本土教育良性发展,让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沿着科学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科研型发展道路。为当地教师的素养提升搭建起螺旋上升、稳扎稳打的模式框架。

  2021年12月,《红色经典课堂》完成最终修订,正式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在我走之前,我这也算是为咱们的鲁兵教育蓝图出一把子力。”手中拿着刚印刷出来的《红色经典课堂》,翻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那一章,钟宪涛有一点小小的满足。“这只是三年规划的第二步,我们这一批援疆教师到期,等下一批来的时候,他们仍然能够按照规划继续走出第三步、第四步……十二师中学的学科教学模式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体系化。”

  十二师自主研发的各学科教研成果

  距离援期结束还剩最后一个多星期时,在初一五班的教室里,钟宪涛带领着十二师中学的同学们,通过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和十二师共同搭建的“互联网+同步课堂”系统,与青岛第53中学初一一班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的赏读。这也是钟宪涛在兵团第十二师中学上的最后一节语文课。

  钟宪涛和十二师中学的学生们日常交流

  临近援期结束,钟宪涛和苏红开始为这一年的教学经历做收尾工作。苏红感慨,每天都在紧锣密鼓的“赶工期”,生怕完不成当初给自己定下的任务,幸好不辱使命,工作完成的还算圆满。唯一遗憾的是一年的援期还是太短了,钟老师和自己都没有机会领略一下美丽的北疆风光。钟宪涛打趣道:“其实也不遗憾,苏老师每天都在写日记,现在可是写了20万字的手记呢,等回去我就帮你发表出来,题目就叫《一个数学教师的援疆故事》,哈哈哈……”教学工作虽忙碌,但钟宪涛觉得这段援疆经历无比充实,无比快乐,也无比珍贵。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乌鲁木齐灯火通明的地窝堡国际机场,三位柔性援疆教师纷纷和总领队扈航告别,走进机场安检口。

  钟宪涛耳边忽然又想起了他们初来到这里时的场景,还是在地窝堡机场,一大群山东援疆人举着牌子等待着他们,扈航一边帮苏红老师搬行李一边叮嘱大家,“援疆教师时刻要牢牢记住三个问题,为什么来新疆,来新疆做什么,走后我给新疆留下什么。他说,当你离开新疆时,能问心无愧,底气十足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时,我们就能对得起亲人,对得起山东家乡人民的信任……”

  钟宪涛永远都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