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山东援青
手机查看
近日,随着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变更为三级综合医院的批复》,同意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这一成果填补了全省市州只有海北州无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空白,实现了“破零”,标志着海北州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海北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100米以上,自然环境严酷,经济基础落后,医疗基础极其薄弱。长期以来,全州及周边近30万群众面临看病难、看大病更难的困境,危重、疑难患者需辗转近百公里赴省城救治,路途颠簸耗时漫长。加之,本地高水平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本地医务人员进修深造渠道有限,技术力量严重制约服务能力提升。大型、精密医疗设备匮乏,诸多关键检查、高难度手术无法开展,群众基本健康需求难以保障。
强化组织引领,凝心聚力擘画宏伟蓝图
面对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课题,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高度关注并将其列入纳入中央对口支援范围,给予了大力支持;省领导多次亲临医院调研三级医院创建工作,给予了重点专科建设等政策倾斜,选派山东专家、“环湖支医”专家等来院开展帮扶工作,并多次派遣专家组现场指导,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州委、州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医院建设列为头号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州第二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计划,组织、编办、人社、卫健、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工作进度,举全州之力在项目实施、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为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全州上下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医院负责”的浓厚创建氛围。州委组织部、州卫健委、门源县和山东援青管理组突出制度筑基、学科强院、人才兴医、技术攻坚。对标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攻克了数据积累不足、人才短板、技术空白等难题,给全州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在青海、山东省卫生健康部门和支援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共同研究制定了“组团式”支援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出三级医院创建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争取和落实各级创建资金1.80亿元资金。
鲁青携手同行,攻坚克难共谱山海情深
山东、青海省委、省政府及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援青任务,以“组团式”支援为抓手,近两年累计选派84名山东援青专家“组团式”支援州第二人民医院发展,一支由管理、医疗、建设精英组成的援建队伍,带着齐鲁大地的深情厚谊,踏上雪域高原,谱写了鲁青医疗协作的新篇章。
山东医疗专家不仅承担繁重的临床诊疗任务,更将“授人以渔”视为己任。援青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五大中心”主任等援青人才从“医技护管辅”方面协同发力,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驻点+柔性引进”模式持续输血,在推进院内“专家一对一传帮带、骨干医生赴山东跟岗进修、基层卫生人才专题化培训”的梯次培养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才,签订“师带徒”协议,搭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逐步建立海北州医疗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打造“短期输血+长效造血”的全新局面,为医务人员能力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威海市中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高国永到达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后,主持开展了“您的生命线,我们共同守护”血管通路超声评估专项活动,破解了高原地区血液透析的难题,他通过超声技术精准评估内瘘功能,识别狭窄或血栓风险,并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维护方案。“山东高医生不仅诊断出我的内瘘问题,还指导我如何保护和锻炼内瘘,这将使我长期受益。”当地一位肾病患者赞许地竖起了大拇指。高国永医生结合临床案例,为海北州医护人员举办了《超声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专题培训,从解剖定位到参数解读,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并协助医院优化血透患者的管理流程。“高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山东医生对高原患者的责任心。”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透析室负责人如此评价。
高原生命之光,从蓝图到现实的华丽蝶变
在山东专家全力支援下,经过全体建设者历时两年的艰苦奋战,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应急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终于巍然矗立在高天厚土之间。医院新建了皮肤科、疼痛科、病理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肝病科、骨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等10个科室,填补了医院多项学科空白,重点打造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
通过创建,州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人次较2022年增长43.02%,住院人次增长107.52%,三四级手术量增长213.04%,医院外转患者率下降15.65%。在就医负担方面,通过推行DRG付费方式改革,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2024年,次均门诊费用111.11元,次均住院费用3076.21元,处于全省最低水平。在学科人才方面,“十四五”期间建设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县共建专科11个,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打造援青专家门诊10个。充分依托山东援青机制,累计引进577名山东医学专家驻点帮扶,为海北州各级医疗机构培养993名骨干医护人员;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了“海北州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已有四批次、148名基层医务人员赴鲁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借力鲁青支援和环湖支医机制,填补技术空白140余项。医院编制人数从116人增加到150人,落实同工同酬人员10人,统筹全州卫生系统调配17名骨干到州第二人民医院跟岗学习,有效缓解了医院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山东援青医疗队组织开展“走进金银滩——百次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在疼痛科,赵磊医生带领科室团队开展了“超声可视化肩周炎注射术”“超声可视化针刀松解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等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这些技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提升了整体诊疗水平,吸引了更多患者前来就诊。一位63岁的杨大叔,左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十余年,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疼痛得到缓解,能够自如行走和进行日常活动。在康复医学科,陈安忠医生开设了“山东援青健康快车”直播电视栏目,普及康复及各类医学常识,并在线上为当地老百姓答疑解惑。他主讲的《重新认识腰痛》收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欢迎,让大家对腰痛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工作范畴,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也为当地患者解决了许多疑难病症,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