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
手机查看
定西通渭县地处陇中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长期以来面临“县域企业就业岗位稀缺”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双重矛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通渭县紧紧抓住政策机遇,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协作资金+园区+服装龙头产业”的特色发展路径。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的建成与运营,不仅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更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园区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带动就业超过2000人,真正让通渭百姓实现了“就业何必去远方,通渭就是好地方”的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打造了东西部协作的“通渭名片”和“青定样板”。
“筑巢”“引凤”两步走,精准赋能服装产业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核心与压舱石。通渭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产施策,以东西部协作政策为牵引,不断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动服装产业从“散小弱”走向“集群强”。一是把脉定向,精准制导。为明确协作资金使用方向和产业扶持重点,通渭县挂职干部工作队主动作为,联合县发改局、商务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等多家单位,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现场调研会,全面梳理县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依托全县已有的30余家小型服装加工企业,通过建设现代化服装产业园区,推动企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该决策不仅契合通渭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也更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服装产业整体提质增效。二是明确模式,建设园区。在胶州市与通渭县双方高层多次对接和深入协商的基础上,挂职干部团队提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的合作模式。该项目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万元,并引入甘肃俊牧丰有限公司社会资本3500万元,总投资规模达5500万元,规划占地32亩,一期工程建成标准化服装生产车间1.7万平方米。园区于2023年10月正式投运,由俊牧丰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东西部协作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则明确归通渭县国有投资公司所有,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俊牧丰公司每年按协作资金总额5%的比例向20个确权村集体分红,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协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三是招大引强,形成集群。园区建设过程中,通渭县工信局与挂职干部工作队充分利用行业商协会、展会平台和人脉资源,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宁波朗迪纺织品有限公司和西布猫服饰(甘肃)有限公司两家规模企业入驻。朗迪纺织以羽绒服、棉服等梭织服装为主打产品,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拥有各类加工设备400多台(套)、生产线15条,2024年加工服装超20万件,稳定就业256人,员工月均工资达4500元,企业先后荣获“优秀促就业企业奖”“财政贡献奖”等荣誉。西布猫公司则专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研发与生产,是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已通过“三体系”质量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公司投入6000万元引进100余套国际先进设备,建成8条自动化生产线,2024年生产服装9万件、床上用品21万套,解决就业112人,月人均工资4350元。两家龙头企业带动了配套中小企业陆续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软件”“硬件”双提升,着力优化园区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企业、留住企业、培育企业的关键。通渭县坚持“软硬兼施”、双向发力,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为企业发展降成本、增便利、强信心。一是建立健全奖补政策。严格依据《甘肃省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入驻园区且年度投资超过200万元的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25%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同时,根据《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对入园企业实施阶梯式租金减免:第一年全额免租,第二年减免50%,第三年减免30%。以朗迪纺织为例,三年累计可享受租金减免约260万元,极大降低了企业初创期的运营成本。二是配齐配优基础配套。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员工就餐难、通勤不便等问题,通渭县和园区管理方积极协调县交通运输公司,开通了直达园区的公交专线,每日多班次循环发车,极大方便了员工出行。同时,园区计划二期投入1200万元,新建一座可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的现代化餐厅和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员工公寓楼,彻底解决企业后勤保障难题。三是强化政企协同。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县工信局副局长担任驻园党建指导员暨首席服务官,零距离协调解决企业开办、行政审批、政策兑现、用工招聘、融资需求等各类问题。今年以来,围绕企业急迫的用工需求,已举办“春风行动”园区专场招聘会2场,组织开展纺织技能专场培训2期,培训熟练工80余人。同时,建立定期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听取意见建议,持续改进政府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产业”“就业”齐并进,协作结出累累硕果
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互促共赢。一方面,坚持树牢“服壮”大产业集群化导向。园区坚持“引大引强、引头部”招商策略,积极推动全县37家服装企业整合资源、入园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互补、协同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挂职干部积极穿针引线,推动园区企业与青岛环球服装、青岛前丰制帽等胶州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面料供应、设计研发、订单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强链补链延链效果显著。预计园区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各类服装500万件,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年利税贡献超过1800万元。另一方面,切实带动通渭群众实现本地就业。随着入园企业产能逐步释放,订单量稳步增长,对劳动力需求持续增加。下一步,挂职干部工作队将进一步用好东西部协作资金,联合人社部门、职业培训机构加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力度,计划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力争到2026年底帮助园区实现2000人稳定就业目标,年发放工资总额超过7000万元。这让许多原本外出务工的通渭群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有效缓解了农村“三留守”问题,以高质量就业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深化东西协作,展望未来规划
通渭服装产业园的成功实践,是东西部协作从“输血”到“造血”功能转变的生动体现。下一步,通渭县将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培育本土服装品牌,拓展国内国际营销渠道;深化与胶州市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设计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升级版,让服装产业园区不仅成为通渭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源。
展望未来,通渭县将继续坚定不移走“协作引领、产业支撑、就业为本”的发展道路,不断丰富拓展“胶州・通渭”协作内涵,将服装产业园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为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邹仕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