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对口支援 >甘肃

典型案例丨第②期:东西协作破瓶颈 引水上山促增收——定西安定区万亩马铃薯高标准农田灌溉示范项目典型案例

2025

/ 09/29
来源:

鲁甘山海情

作者:

手机查看

  基本情况与协作背景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马铃薯种植的黄金地带,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产业是安定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受制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马铃薯产业效益提升面临挑战。

  为彻底破解水资源瓶颈,推动马铃薯产业从传统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根本性转变,鲁甘两省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性机遇,基于“山东青岛所能、甘肃定西所需”的精准对接,共同设定了“山区示范、引水上山、产量翻番”的协作目标,投资6037万元,建成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打造了一个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转变山区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东西部协作产业振兴典范工程。

  主要成效与创新

  精准对接,实现东西协作优势与本地禀赋深度融合。项目直击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水资源短缺的制约瓶颈,精准对接青岛市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将“引水上山”工程作为东西部协作的突破口,确保了协作资源用在刀刃上。青岛市抽调水利、住建、农业专家组建工作组,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引入了先进的“取水前池+二级提水泵站+高位水池+输配水管网+田间配套”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设计。山东专家团队与本地技术力量联合攻关,优化设计方案,并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水利和农技人才队伍。创新建立“东西协作、项目配套、财政补助、自筹资金”的多元资金保障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通过引进7家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订单化种植,直接对接种薯和商品薯市场,确保了产出的优质马铃薯有稳定销路和更高收益。

  建立机制,实现系统化设计与市场化运营的创新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平台运营+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机制,坚持“党政主抓、部门分工、协同推进”,成立工作专班,高效完成选址、规划、协调等前期工作,为项目保驾护航。安定区农投公司统一建设运营管理平台,负责土地统一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和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配置。引进陕西农垦集团、丰禾农业等7家市场化经营主体,负责投资种植、技术管理和产品销售,充分发挥其市场敏锐度和经营效率。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参与经营等方式增收,被紧密嵌入产业链条,共享发展成果。

  建立“主体带动、农户参与、集体受益”的联农带农机制,直接带动29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4万元;就近吸纳务工600人,人均增收2.3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坚持“整体规划、梯级推进、分级配套”建设模式,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区水务局监督、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自验、村民义务监督协同,引入第三方检测,实现建管同步,形成“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了工程质量过硬。强化科技支撑,集成应用了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 的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了节水40%、节肥30%、省工50% 的显著效益。全面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模式,从深松、播种、植保到收获,机械化率达90%以上,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种植陇薯、定薯系列等10个高产优质品种,依托当地种薯龙头企业,有效提升了种薯质量和产量。

  突破成效,实现标志性成果与颠覆性改变。成功引水上山,建成泵站、水池、管网等全套灌溉系统,覆盖1.14万亩农田,彻底改变了项目区“靠天吃饭”的历史,马铃薯亩产由原来的2800斤跃升至6600斤左右,实现了“产量翻番”的目标。种薯(单价1.3元/斤)亩均产值由1960元提高到8580元。扣除增加的投入后,亩均净收益提升至5590元,增长超过4.5倍,实现颠覆性的经济效益突破。同时,项目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分散、粗放向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跨越,成为区域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

  经验提炼与提升

  项目实施中,坚持高位推动与协同联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无缝协作,东西部挂职干部积极穿针引线,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强大组织保障。坚持规划先行与系统治理,秉承“山水林田”一体规划、“以水定地”的理念,将工程建设、农田改造、产业布局、技术应用有机融合,实现了整体效益最优。坚持市场导向与多元投入,创新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机制,政府搭建平台,引入市场主体进行专业化运营,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坚持科技赋能与联农带农,将最适用的技术集成应用于项目,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深度参与和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该项目的实施,开创了“东西协作破瓶颈,系统规划建高地,市场运营增活力,科技赋能提效率,利益联结促共富”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具有特色产业基础但受水资源制约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实现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革命性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水资源)倍增、主导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问题与打算

  当前,项目仍面临智能灌溉系统和高标准农田的长期管护运维成本较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应对极端气候的市场风险保障机制仍需加强;产业链后端精深加工和品牌价值挖掘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管护基金”,通过提取部分项目收益等方式,保障设施长期良好运行。强化科技合作,持续研发推广抗旱节水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拓展高端市场。全面总结推广,将“鲁家沟模式”在安定区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规模化复制推广,让更多农民受益,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安定区万亩马铃薯高标准农田灌溉示范项目,是东西部协作战略在农业农村领域开花结果的生动典范,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干旱山区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的新路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安定经验”和“青岛-定西样板”。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