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对口支援 >甘肃

山东青岛协作甘肃定西 用好“选引建联”四字诀 谱就产业协作“样板戏”

2025

/ 04/07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产业协作是推动东西部协作的“重头戏”,是实现协作理念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协作模式变“输血”为“造血”的关键之举和破题之策。自青岛胶州市与甘肃定西通渭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始终坚持将协作重点投向产业合作领域,以增强通渭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趟出了一条“协作资金+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户”的东西部协作新路径,目前已先后建成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两处产业园区,带动全县金银花产业产值跃上20亿元大关,引领县域服装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

  坚持“选”字当头,把脉定向精准落子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源禀赋和要素投入,更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底蕴,通渭县以农业立县,工业薄弱的发展实际势必会制约产业协作的开展。为实现突围与破局,两地持续在“选”字上做文章,通过“三步并进”,精准定向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精选“支点”。经过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好协作资金的“支点”作用,将协作资金60%投向产业领域,作为助力产业协作更好开局起步的“加速器”,通过资金投入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兴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优选“模式”。在协作资金使用上,两地摒弃了面面俱到、“撒胡椒面”式的模式,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使用路径,强化资金统筹,使用“大手笔”协作资金与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并做好项目落地的系列基础保障,提供“轻资产”入驻便利条件,使企业投资能“松绑上阵”,让产业协作的步子迈得有力、走得扎实。

  ——严选“投向”。使用协作资金共建产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密切结合了通渭县产业实际,真正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有效避免了“水土不服”。金银花和服装产业是通渭独具特色且发展基础扎实的突出优势产业,通渭县自2013年起开始引进种植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形成了规模效益,具备了一产向二产过渡的成熟条件;服装产业更是起步早、发展快,县域内拥有服装企业30余家,且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是产业发展的最优选择。为此,打造产业园区赋能产业发展,立足优势推动产业协作实现全面起势。

  突出“引”字发力,筑巢引凤齐头并进

  企业是产业协作的主体,也是共建产业园区的主角,引入优秀的企业“合作人”,也就意味着产业协作成功了一半。为加快培育产业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共建产业园区模式按下“快进键”。

  ——引育结合盘活存量。立足金银花产业发展实际,瞄准产业链式招商,系统梳理县域内金银花产业有关企业,听取企业发展愿意,引导鼓励金银花种植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解决金银花产业化进程中“小、散、弱、乱”等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发展方向由一产种植向二产加工提档升级,并最终与通渭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使用协作资金5600余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500余万元,共同建设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园区建成后,由清凉沅公司承租,全面推动金银花产业向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

  ——招大引强做优增量。纵深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用活用好“兰洽会”、“鲁企走进甘肃”投资洽谈会等展会招商机遇,成功引入宁波朗迪纺织品有限公司入驻通渭,成立甘肃俊牧丰有限公司投资兴业,并使用协作资金2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500万元,共同建设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园区建成后,交付甘肃俊牧丰管理使用,全力打造通渭服装产业行业标杆和集聚高地。

  强化“建”字托底,持续深耕园区效能

  共建产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一建了之”,而是要围绕“建”字精耕细作、苦下功夫,为达成产业园区发展预期,持续不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持续深化园区效能提升。

  ——“订单式”建设园区。通渭县国有平台公司作为园区建设承建方,牵头合作企业组建园区建设工作专班,围绕企业生产需求理顺建设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保证高质量交付,让企业安心“拎包入驻”。其中,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占地54亩,建设色选厂、提取厂、日化厂、综合仓库各1座,以及提取、日化、检验化验室等3个无菌车间,并配套建设了渭县金银花产业展示厅;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占地32亩,建设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的标准化服装生产车间,并配套规划了员工宿舍、园区食堂等功能区。

  ——“模块化”建章立制。为保障园区企业高质量运营,相继为两家园区量身定制了发展政策。在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成立了通渭县金银花产业党支部,配置党建指导员,为企业发展提供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并在全县11个乡镇配套建设了12座金银花烘干车间,建成金银花原料采集“生态圈”,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对入驻园区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并开通公交专线,便利园区工人通勤。

  ——“常态化”利益联结。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带富效应,园区建成投产运营后,均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模式,建立了联农带农机制,其中,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国有资产股权对28个重点村庄进行确权,累积分红470余万元;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国有资产股权对20个村庄进行确权,累计分红200余万元,进一步放大了园区效能,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锚定“联”字为要,树牢导向组团发展。

  产业园区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强化多方联动,实现握指成拳。始终立足园区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平台思维、系统观念,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联农带农三个维度上精准发力,以产业园区为“中心点”,共画最大“同心圆”。

  ——联通产业链。积极推动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形成产业链、打通上下游,推动金银花产业向高附加值、全产业链方向延伸:园区流转自营金银花种植示范地近5000亩,年产金银花种苗2000万株,实现苗木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标准、鲜花统一购销、品牌统一打造;建成金银花色选、中药提取物生产、日化消杀品生产3条生产线,研发生产金银花茶、消字号、妆字号、中药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等5个系列32款产品,应用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联结规模化。立足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全面开展服装类产业招商,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园区已入驻甘肃俊牧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西布猫纺织品(甘肃)有限公司2家企业,年产被服类产品200万件套,产值超两亿元。

  ——高效联农带农。产业园区的发展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通,极大程度带动了村民致富,提供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目前,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长期聘用管理人员50余人,每年聘用临时务工人员累计300人(次)以上,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带动全县脱贫户1.93万户参与种植金银花,户均种植年收入达2—3万元;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吸纳就业近300人,月度工资人均可达4000元,真正实现了“就业何必去远方,通渭就是好地方”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