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产业·山海相链

3000米的高原县城建起微藻产业基地

2025

/ 07/18
来源:

海北党务

作者:

手机查看

  在青海海北州海晏县金滩乡的雨生红球藻种质培育中心内,层层叠叠的藻类光生物反应器在灯光下泛着微光。38岁的海北沂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明武向新黄河记者回忆起两年前的创业历程:“从企业落地的手续办理,到厂区建设的每个环节,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全程提供支持,让我们在高原扎根的信心更足了。”

图片

  跨域协作催生高原科创项目

  2024年8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的牵线搭桥下,夏明武与中山大学水生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养殖实验室携手,以科研成果转化形式成立海北沂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专注于藻源性虾青素研发的高科技企业,首次将微藻养殖与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引入青藏高原,20人科研团队带来的核心技术,专门针对高原环境改良雨生红球藻、虾青素丝状绿藻等品种的培育工艺。

  谈及选址海晏的缘由,夏明武用“双向奔赴”形容政企合作:“雨生红球藻对生长环境极为敏感,需要特定的温度、光照条件,而海晏夏季凉爽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资源,加上当地招商引资的政策优势,正好满足项目需求。”他特别提到,山东援青干部以专业眼光精准识别项目价值,通过政策对接和资源整合,让这个高科技项目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落地,填补了青海微藻生物科技领域的空白。

图片

  科技赋能构建绿色产业链

  作为目前已知自然界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雨生红球藻的产业化之路充满挑战。海北沂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设。当前一期工程已完成5000万元投资,建成4800平方米养殖基地和2000平方米提取车间,年藻粉提取能力达60吨。来自广州的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郭昱才,如今担任公司技术总监,负责藻种扩培技术攻关。“青海昼夜温差大的特性有利于藻类积累虾青素,但低温环境需要精准控制培养温度。我们通过改良温控系统,成功让广西引进的藻种适应了高原气候。”

  同时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技术突破,更形成显著的民生效应。据介绍,目前该项目一期建成后预计带动当地就业158人次,实现村集体分红90余万元。而天然虾青素作为强抗氧化剂,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产能提升,将形成高原特色生物科技产业集群。

图片

  援青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自2022年第四批临沂援青干部人才进驻以来,紧扣海晏县 “一城五业 全域生态”发展战略,创新实施 “强链、延链、补链”招商策略。通过连续三年在山东举办高规格推介会,设立 “海北州驻山东联络处”及招商联络站,构建起鲁青产业协作的快速通道。

  三年来,山东援青以产业链思维引进50亿元优质项目,海北沂海生物正是其中的标杆项目之一。在帮扶过程中,援青干部不仅提供政策扶持,更注重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这些举措不仅实现 “输血式”帮扶向 “造血式”发展的转变,更探索出科技援青与产业振兴结合的新路径。

  如今,在山东援青的持续助力下,海晏县的微藻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黄河之畔的鲁青协作故事,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高原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邹仕晓薇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