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济宁援疆
手机查看
南疆重镇英吉沙
在戈壁荒原,来自济宁的企业家正用“设施农业”唤醒沉睡的土地,冰川融水灌溉出满棚的玫瑰馨香,盐碱地变成聚宝盆;在“中医夜市”,来自济宁的中医药团队成为最闪亮的“明星”,慕名而来的当地群众直到深夜仍不愿散去;在国学书院,书法拓印与模戳印花心有灵犀、小刀制作与传统篆刻交相辉映,这座南疆最大的国学教育培训综合体,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在心灵深处;在济英中学,来自济宁学院的13名支教大学生正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入课堂,从“师生”到“朋友”的情感跨越,让留在新疆、留在英吉沙的志向悄悄萌芽;英吉沙县高级技工学校的青年学子奔赴济宁梁山县,在“梁山好焊”们手把手、传帮带的指导下,焊接专业早已成为当地就业市场的一张“王牌”,让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稳固的现实依托……日前,济宁日报社派出专题报道团队奔赴南疆英吉沙县,探寻一首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产业援疆,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
科技赋能,戈壁滩变绿色沃土。
坚持产业兴疆。实施工业强基增效园区提升项目,建设完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形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打造全链条牛仔产业园,构建从棉花种植到成衣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针对英吉沙县农业基础薄弱痛点,先后选育引育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新品种20余个,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从业人员1.5万余人次。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在戈壁滩上运营智能日光温室大棚233座,发展辣椒订单农业3万亩,发展农业蔬菜合作社1000余家,带动英吉沙县新建温室500座、拱棚1.12万座,辐射全县4万座拱棚的种植和产品销售,解决了广大零散种植户最头疼的技术、管理和销售问题。
民生援疆,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开诊。
医疗援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教育援疆,培根铸魂育新人。
支持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创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训练场地和专业的技术指导。
坚持民生援疆。占地面积156亩、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的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是“十四五”山东援疆期间建设的单体最大、投资最多的重大民生项目。新建改建扩建14所中小学和国风幼儿园,增加学位4400个。完成30所学校“希望澡堂”改造,惠及学生5万名。新建实训大楼等一批教学设施,支持英吉沙县技工学校成功升格高级技工学校。2025年,重点帮扶的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本科上线率76.88%,较去年提高24.5%。
文化润疆,英吉沙县国学书院成为援疆样板工程。
土陶技艺敲开致富门。
英吉沙小刀制作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坚持文化润疆。依托国家级非遗资源与独特自然风光,投入援疆资金提升改造穆孜鲁克湿地、南湖旅游度假区等,对英吉沙本地土陶文化、小刀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发掘、提升,对土陶村进行整体建设提升,打造完善刀王故居、小刀产业园,实现小刀产业的集中制作、规模提档,把匠人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演进。
人才援疆,不负韶华不负使命。
中央、省级媒体采访团采访报道济宁援疆经验。
从沿海到内陆、从山东到喀什、从济宁到英吉沙,此去万里、仍是故乡。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在英吉沙的城市与乡间,处处是济宁援疆的印记。“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把本地群众当做家乡父老、把南疆风土当做家乡山水,全身心投入到英吉沙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济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齐伟表示,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英吉沙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在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开展中打造“济宁样板”,以深厚情怀与责任担当,向鲁疆两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交上一份优秀的援疆答卷。
责任编辑:周惠雯蕊